
我国主要高山名茶大约分布在海拔400-1000米高度,生长在山区和昼夜温差大的茶区,往往茶叶的品质较好。海拔高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,主要是气温的影响,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而变化的。一般情况下,海拔每升高100米,年平均气温会降低0.5摄氏度,昼夜温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加。事实上,不同海拔高度所产出的鲜叶品质有很大的不同。研究表明,茶叶中的多酚类和儿茶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,而氨基酸(如茶氨酸)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。

加工秦统一中国后,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,种茶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。先流传至长江流域。

茶叶加工夏茶——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,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,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,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、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,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、咖啡因、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,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,而且滋味较为苦涩。(如普洱茶、枫树茶)
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。白天气温高,日照充足,茶树的光合能力强,合成物质多;夜晚气温较低,茶叶背面呼吸气孔关闭,茶树的呼吸作用随之放缓。由于呼吸消耗减少,茶树的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的积累和贮存,而使得高山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。高山地区云雾多。太阳光质与茶叶品质的有着密切的关系,红光利于茶多酚形成,而蓝紫光则促进氨基酸、蛋白质的合成。